使用 Python 实现 Vintage 账龄分析¶
信贷资产质量监控中,Vintage 分析犹如风险管理的「体检表和时光望远镜」,能够透过时间维度观察不同放款批次的生命周期表现(成熟期、变化规律等)。本文力求以通俗简洁的文风来介绍 Vintage 分析的概念、计算逻辑和业务应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Vintage分析原理¶
同期群分析(Cohort Analysis)是一种上到互联网巨头做用户行为分析,其核心是将 用户按初始行为 的发生时间划分为不同群组,追踪群体行为的长期演变规律。而 Vintage分析 则是同期群分析在金融风控领域的垂直应用,聚焦于资产质量与风险表现的动态评估。
- 横向上看:可以知晓每个月的新增客户在其之后月份的留存情况,2023年9、11、12月消费的用户,第二个月再次消费的概率在 50% 左右,随后依次递减,最终稳定在 30%~35%。
- 纵向上看:可以对比不同月份的新增和留存情况,2023年10月和 2024年1月的新增购买用户数成倍增长(分别由上个月的 120 涨到 356、220 涨到 478),但与此同时,2023年10月之后的留存率直线下滑,只有 15%。
- 横向规律:各月放款资产在前 2 个月逾期率均低于 0.2%,从第 3 个月开始逐步爬升,峰值多出现在 6-8 个月后(如 2024-03 批次:7 月后达 1.91%)。
- 纵向上看:2024-03 批次的逾期率在 7 月后突破 1.9%,显著高于其他批次同期水平(如 2024-04 批次7月后仅 0.85%)。2024-09 批次虽仅有5个月数据,但 5 月后逾期率已达1.33%,远超历史同期(如 2024-05 批次 5 月后为 0.30%)
2. Vintage分析的意义¶
仅知晓每个月用户行为的笼统数字(新增用户or放贷行为),从而希望拉长时间线去观察生命周期绝对是一头雾水,更别提识别早期风险信号或挖掘长期价值。
回到餐厅的新增用户同期群分析图,追溯横纵向波动较大的月份背后的数据进一步探索后,可以发现:
- 季节调整影响:2023年12月因主推火锅(广东入冬较晚),新增用户小幅上涨,留存未受显著波动。
- 促销副作用:2023年10月(中秋国庆5.5折线上套餐)与2024年1月(春节旺季)新增用户激增2~3倍(如10月120上涨到356),但次月留存率暴跌至15%(常规留存一般 45%~56%);而且促销用户价值低,体现在10月新增356人中仅53人复购,反而低于9月自然新增的67人复购。
- 节假日的特殊性:2024年1月新增 478 人(主推火锅+春节流量),但假期未结束时留存数据虚高,后续需继续观察。
不难发现,同期群分析使我们能够对同一用户群在未来时段的波动根源进行定位和分析(季节因素、节假日高峰),又能验证运营策略的长期有效性(新品上线,促销活动)。
对应到 Vintage 分析,同样能起到深挖波动原因和验证策略的作用:
-
外部环境归因:
- 2024-03 批次逾期率居高不下(7月后 1.91%),需回溯该时段风控宽松政策或目标客群偏移(如降低准入标准)。
- 2024-09 批次早期逾期飙升(5月后1.33%),可能与同期区域失业率上升或某行业集中逾期相关。
-
内部环境归因:
- 2024-06 至 2024-08 批次在相同账龄内逾期率整体低于早期(如 6 月后:2024-03 为 0.89% vs 2024-08 为0.80%),反映收紧授信规则或模型迭代的有效性。
- 第 6-8 个月为风险集中释放期,即本来就不打算还款的贷款用户都“不装了,我摊牌了”(如2024-03批次7月后1.91%),需针对性加强贷中监控频率与催收资源投放。
3. 数据解读¶
- 借据号:唯一标识每笔贷款借据的编号,用于追踪具体借款记录;
- 放款日期_年月:以 YYYYMM 格式存储的整数(int64),表示贷款实际发放的年月时间点;
- 数据日期:以 YYYYMMDD 格式存储的整数(int64),代表数据快照的观测时点(类似 SQL 的
load_dt
分区),用于标记当前数据状态对应的业务日期,这份数据是取每个月月底。 - 借据本金余额:截至数据日期时,借款人尚未偿还的剩余本金金额;
- 当前逾期天数:数据日期对应的最新逾期状态,数值为 0 表示正常还款(或还没到应还日期),>0 的程度则反映逾期严重程度。
说明:
- 数据日期 ≥ 放款日期:数据日期这个字段的本质含义为产生这行数据的时间,所以必须要晚于放款时间才能观测到贷款表现。
- 日期字段均设为
int64
:- 避免复杂的日期格式转换;
- 便于快速计算时间周期(例如:(数据日期÷100 - 放款日期_年月)可直接得到贷款存续月份数);
- 兼容不同系统导出的原始数据格式,减少预处理步骤
4. 构建 Vintage 分析表¶
读入数据后,以防万一最好检查一下数据日期和放款日期两者的关系是否正确(数据日期 ≥ 放款日期),有误的话可能就需要联系后台人员重新取数。
此外,我们需要统计各批次贷款在放款后 N个月内逾期>30天 的金额占比。
确实,使用 groupby+pivot 直接生成宽表的这种做法的确很简洁明朗,但业务可读性弱:
- 列名为具体日期时,需人工计算放款后的账龄月数(如 202401 放款,20240731 是第6个月),不利于直接分析账龄(如 +0月、+1月...)。而且数据量一旦大起来,比如我要追踪放款日期为 202301,数据日期为 202503 放款情况,该大宽表就会呈现类似“反向三角”的结构,可读性非常差。
- 未覆盖的日期显示为 NaN,需业务方二次理解(是数据未取到还是无逾期)
所以,我们最好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计算每个放款月份在不同观察窗口(0-n个月)的逾期率金额占比。伪代码思路可参考下图:
5. 总结¶
- 观察窗口:如果想自定义成每个月的任意一天,可修改代码
- 用户行为的定义:本案例的逾期率其实就是一种用户行为,定义为“当前逾期天数>30”的借据本金余额占放款总金额的比例。换成其他行为的话,也许会得到另几个分析视角:
用户行为 | 定义 | 分析视角 |
---|---|---|
复借率 | 用户在还清贷款后再次借款的比例:复借率=同一用户复借次数/总用户数 | 用户忠诚度与产品吸引力:高复借率可能反映产品符合用户需求。 风险积累:复借用户是否伴随更高的逾期风险? 分析重点:不同放款月份的用户复借周期(如放款后3个月内复借率是否更高) |
催收响应率 | 逾期后用户对催收动作的响应比例(如接听电话、承诺还款):响应催收的用户数 / 逾期用户总数 | 用户还款意愿:高响应率可能降低最终坏账 |
提前还款率 | 在账期内提前偿还或大部分本金的用户比例: 提前还款率=提前还款的借据本金余额/放款总金额 |
发掘用户资金流动性偏好:高频提前还款可能反映出用户对资金使用的短期需求; 资金收益影响:提前还款会减少利息收入,需评估对利润的影响。 分析重点:观察不同放款月份的提前还款是否随时间增强(如经济好转时用户更倾向提前还款) |
分析视角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不同行为对应的代码改造也不难,都是在之前代码中计算动态时间窗口的小循环里面进行修改。组合不同行为的 Vintage 分析表,对理解风险全貌非常有帮助。例如餐厅做的同期群分析,如果组合留存率和客单价(即每位顾客在一次购买中平均消费的金额)这两个视角,能综合得到的信息就更多。
主题 | 结论或风险 | 建议 | |
---|---|---|---|
用户质量与促销活动的关联 | 促销用户的低质量特征: ① 2023年10月(中秋国庆 5.5 折活动):新增用户 356 人,次月留存率仅 15%(常规留存 45%~56%),且后续客单价持续低于常规水平(65元 vs 常规 83~90元)。 ② 复购用户价值对比:10月促销用户的复购人数53人(356×15%),人均贡献约65元/月,远低于9月自然用户的 67 人复购(120×56%),人均贡献85元/月。 |
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用户,其消费频次和客单价均显著低于自然增长用户,长期价值较低。 | 针对新老用户设置差异化优惠(如新用户首单5折,老用户满减券),避免低价策略稀释用户质量。 |
留存率与客单价的正相关关系 | 高留存伴随高客单价稳定性: ① 2023年9月:留存率56%→40%→35%→32%→31%,客单价稳定在85~90元,波动仅±3%;② 2023年12月(火锅季):新增用户220人,留存率48%→45%,客单价90元→89元→90元,留存与客单价双稳。 低留存伴随客单价疲软:2023年10月:留存率15%→13%→13%→14%,客单价65元→65元→67元→64元,始终低于常规水平。 |
自然增长或产品驱动的用户(如火锅季)留存率高且消费稳定,促销用户则两者均弱。 | 自然增长或产品驱动的用户(如火锅季)留存率高且消费稳定,促销用户则两者均弱。 |
节假日活动的优化策略 | 春节(2024年1月):新增用户478人,当月客单价95元(历史最高),但1月后留存率60%需谨慎看待(假期未结束可能导致数据虚高)。 | 若后续留存率快速下降(类似2023年10月),则春节用户可能成为“一次性流量”。 | ① 节后唤醒:在春节后1个月内推出“返工套餐”或“家庭聚餐券”,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 ②客单价锚定:利用春节高客单价(95元)设定价格锚点,后续活动中强调“日常超值体验”(如“春节品质,日常价格”)。 |